从难题变幸福选择题重庆人“健身去哪儿”不再愁

从难题变幸福选择题重庆人“健身去哪儿”不再愁

市体育局副局长、新闻发言人石强桢回答记者提问。第1眼TV-华龙网首席记者 李文科 摄

第1眼TV-华龙网讯(首席记者 陈美西)重庆“十四五”规划明确提出到2025年,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平方米。这一数据指标完成情况如何?今(14)日,在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“高质量完成‘十四五’规划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重庆篇章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——介绍“十四五”时期重庆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新闻发布会上,市体育局副局长、新闻发言人石强桢介绍相关情况。

“体育设施是促进全民健身的重要支撑,也是市民朋友非常关心的民生实事。”石强桢说,“十四五”期间,重庆紧盯群众关心的“健身去哪儿”这一难题,多措并举全力推进体育设施的规划和建设,全市体育设施供给实现跨越式发展,提前四年完成了规划目标任务。截至2024年底,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已达3.21平方米,这一数据西部领先、全国前列,群众健身的“获得感”和“便利性”显著增强。主要做法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。

第一个方面,通过加强顶层设计,绘就体育设施“新蓝图”。重庆出台了多项政策文件,解决体育设施建设的堵点,包括明确各级设施配置“硬指标”,精准锁定区县大型场馆短板弱项,避免盲目重复建设,统一全面健身场地设施建设规范。通过以上举措构建起“层次分明、功能完备”的规划、标准和政策体系,让设施建设有据可依、有章可循。

第二个方面,通过整合各级财政投入,构建健身设施“幸福圈”。积极争取中央专项资金支持建设体育公园、全民健身中心和社会足球场等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项目;按照“公益体彩”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宗旨,充分利用市级和区县留存体彩公益金支持建设市民健身房、乡镇健身广场、社区多功能运动场、农民体育更新工程、智慧健身长廊和全民健身步道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设施项目。

JBO体育新闻

通过这些举措,截至2024年底,全市累计建成体育公园107座、健身步道12395条、乡镇健身广场441个、农民体育工程8858个、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更新项目885个、智慧健身长廊58个、市民健身房23个、社区健身中心536个、社会足球场1147块。这些修建在“家门口”的体育场地设施,让群众健身基本做到“抬脚就到”。

石强桢表示,下一步,重庆将继续聚焦群众需求,持续优化设施布局,加大建设力度,提升设施供给,让“健身去哪儿”成为广大群众的“幸福选择题”。

【来源:华龙网】

本文来源:JBO竞博-JBO竞博体育官方网站-JBOSPORTS